全媒体记者 巴雅尔图 刘宝华 乌云嘎 苏德

  王继生家的牛棚里,上百头牛正埋头享用“大餐”,一名工人驾驶着自动喂料车不时地为牛“加餐”。王继生在一旁看着这些让他增收致富的牛,脸上写满了成就感,他说:“看着它们吃得好、长得好,就觉得这些年的付出值了!”

  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阿拉坦图雅嘎查的牧民王继生是远近闻名的育肥牛养殖高手,说起他的“养牛致富经”,要从家里的10个大铁槽说起。2010年以前,王继生和周边牧民一样,以传统养殖为主,后来做了几年饲草生意之后,他发现育肥牛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于是花了4000元钱找人焊接了10个大铁槽,决定从传统养殖向育肥牛养殖转型。

  “最初我以为育肥就是简单地喂草喂料、喂胖就行,没想到第一批牛出栏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因为油太大最后都赔本处理了。”明白了饲草料配比、防疫驱虫和日常管护方面的重要性后,王继生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很快“上了道”,慢慢尝到了育肥牛养殖的甜头。

  然而,在多年买与卖的过程中,王继生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咱们当地牛的特点是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经济效益不高,不如品种牛出肉率高。”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2018年,他着手进行黄牛改良,并开始培育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和种公牛,迎来第二波增收。

  “我这里大部分的牛都是从咱们当地牧民家收的,收牛时比市场价高出5%,这样其实是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让牧民增收,我也有利润。”王继生说,“牧民还可以将自己家品质不好的牛送到我这进行差价置换,降低养殖成本及损失。”目前,王继生家基本保持牛场里存栏400多头优质品种牛出售或置换,年周转销售、托管代销置换达到3000头,去年与他合作的牧民纯收入大约提高了10%。

  这几天,王继生又在忙着扩建牛棚,他打算近期再购入四五百头基础母牛。说起对未来的规划,除了继续将自家养殖业做大做强,他还想带动周边牧户一起增收致富:“我是汉族,但从小就生活在牧区,有一种‘牧民情结’,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和大伙儿一起努力发展好养殖业,共同过上更好的日子。”

  记者手记:

  从传统养殖转为育肥牛养殖,王继生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更源自于他有想法又肯干。十年的奋斗成果不仅消除了很多人对他的质疑,也改变了周边牧民的传统观念,引导大伙儿走上了发展效益养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