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管理區醫院信息科的一名普通科員,身為管理區醫院的工作人員,我深知,我們衛生人員崗位是平凡的。然而,由於衛生人員肩負救死扶傷的職責,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着人生百味,奉獻着自己的愛心。我們驅除病魔,托起患者生活的希望,管理區醫院有很多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醫務工作者,今天的主人公便是其中之一。

  他叫乃日木達拉,男,蒙古族,1975年8月1日出生於烏拉蓋管理區,1999年7月畢業於錫盟衛校後來到了自己要為之奉獻青春與夢想的地方——烏拉蓋管理區人民醫院。之後2000年自考大專畢業,2008年畢業於內蒙古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現擔任骨科主任及外科主任職務,主要負責骨科和外科的工作。

  醫生是一個神聖而光榮的職業,是他從小的夢想,自1996年9月他正式成為醫生的那一天起,他就決心用一顆赤誠的心做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履行醫生的使命。

  醫者父母心樹良好醫德形象

  做一名好醫生首先要有良好的醫德。他時常告誡自己做醫生一定要有同情心,面對患者要同情他們的生理疾苦,考慮他們的經濟負擔。在對患者進行救治時,針對病情做合理的檢查和治療,這樣才能贏得病人的信任。從醫十幾年來,他始終堅持“對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貧賤富貴,一視同仁”的原則,視病人如親人,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絕對不允許在自己身上出現以職業之便謀取私利的事情,更不會出現收受病人財物的事件。

  強化學習醫術精益求精

  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科學,是以手術切除、修補為主要治病手段的專業科室。自擔任外科主任以來,他全面主持科室工作,對工作精益求精,刻苦鑽研業務技術,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學習引進新技術、新課題,應用於臨床實踐。因平日找他看病的病患很多,在他休息的時間還有患者找到家裡讓他給看病,為了更好地服務病人,他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日,不論是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他會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為了不斷提升自身的醫術,他購買了大量的醫學典籍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隨時更新自己的醫學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醫學素養,遇到疑難複雜的病例,他會虛心向院里的老同志們請教或利用網絡等媒介與醫學同行溝通交流,從中吸取好的經驗和做法。在一年內他和他團隊收治住院患者220人,手術98人。有許多重病患者和疑難病症,如全身多處刀刺傷、開放性氣胸、肝臟刀刺傷后肝臟裂傷、腹部刀刺傷、消化道穿孔、鎖骨骨折、髕骨骨折等經他手術治療后痊癒出院,助理和護士紛紛誇他醫術高,只有他自己知道這都是他不斷學習的結果。

  愛崗敬業默默奉獻

  外科和骨科的工作繁忙而辛苦,他經常加班加點的工作,但是他沒有絲毫怨言,因為他熱愛他的工作崗位,工作體現了他的人生價值,讓他懂得了人性的崇高。遇到緊急的病號,他院無法手術與治療的只能將病號送往外地,為了防止患者在路途上出現危險,他義務的承擔了送護的工作,送護工作不分白天黑夜,而且要隨時應對突髮狀況,做為一名醫生,他時刻謹記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一切從病人出發,一切為病人着想,一切為病人服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送護工作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使他們得到了及時的治療。時刻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了第一位是他參加工作后的人生信條,在工作實踐中他也用實際行動踐行着他的信條。

  下鄉義診是我院黨員志願者服務社會的重要形式,在衛生局黨委的組織安排下,他和醫院劉勝利副書記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多次深入農村開展送醫送葯下鄉扶貧幫困活動,講解宣傳預防疾病的資料,為群眾檢查身體。在非典、禽流感及手足口病各種傳染病襲來時,當所有的生命都那麼渺小時,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主動提出站在抵抗疫情的第一線,並常住在蒙語小學。一個工作者曾經這樣問道:你害怕嘛。他和她說,他害怕,他是一名父親,那時候他的孩子小,孩子需要他,家庭需要他,但是那個時候就不允許他有絲毫動搖,因為有幾百個孩子,幾百家庭都需要他,因為他是一名白衣戰士。這就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那時候的真實想法。

  他知道為了工作他陪伴家人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對家人他充滿了愧疚,可是他不後悔,因為他的付出,換回了病人的健康,挽救了病人的生命。醫生是神聖的職業,他以自己是一名醫生為榮,由於他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業務精益求精,待人真誠坦蕩,於2011年7月1日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5月18日被評為衛生工作先進個人、2013年3月榮獲烏拉蓋管理區第一屆道德模範敬業奉獻模範稱號。

  雖然醫務工作異常辛苦,但每當看到病人恢復健康,聽到病人家屬的肺腑感謝之言,看到病人甜蜜的笑容,他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