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正鑲白旗堅持科教興旗戰略,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积極致力於教育教學環境的優化,從而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教育科技工作有了很大發展。

  優化教育從幼兒抓起

  正鑲白旗在堅持以公為主幼兒教育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勵社區開展民辦幼兒教育,進一步規範幼兒園辦學行為,使全旗幼兒園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五年來,該旗新建蒙、漢幼兒園教學樓兩幢,幼兒園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目前,蒙幼在園幼兒達到419名,旗幼在園幼兒達到531名, 2009至2010年度,全旗3至6周歲學前兒童入園率達到90%。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階段入學率分別為100%和105.62%。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輟學率小學為零,初中階段為0.29%。同時該旗綜合高中的辦學條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為職業與成人教育的發展奠定了硬件基礎。五年來,全旗綜合高中招收職業生155名,完成城鎮職工培訓400人次,農牧民培訓15000人次。 2010年配合旗農牧業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開展農村牧區實用人才教育培訓工作,完成短期培訓400人次。

  學校布局科學合理教育資源優化完善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十一五”期間,正鑲白旗先後對羊群灘小學、星耀中學進行撤併。使全旗的適齡入學少年兒童全部集中到旗政府所在地明安圖鎮各中、小學校就讀,進一步實現了集中辦學教育資源共享的優勢。

  五年來,該旗先後投入資金1.2億多元,通過改擴建,使教學樓面積由11000平方米增加到40582平方米;學生公寓面積由6100平方米增加到12414平方米。目前,全旗5所中小學、 2所幼兒園全部有了綜合教學樓,而且按照“四個行業”標準配備完善了教學儀器;旗委、政府為教育累計投入8700多萬元,使全旗教育教學環境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全旗中小學現有實驗室9間,總面積1200平方米,室內設有供電、供水、排氣、通風、防火、防盜設施。並投資423萬元新建了多媒體教室和微機室。

  按照校安工程檔案管理要求,教育科技局設立了檔案室,購置了檔案櫃、攝像機、照相機、複印機以及掃描儀等設備,並配備專人對檔案進行管理。軟件方面,在已建立的中小學校舍安全信息管理系統單機版的基礎上,已完成網絡版的數據錄入工作。

  五年來,全旗7所學校教育城域網全線連通,運行正常。教師們能夠運用教育資源及多媒體設備等充實到課堂中。

  教育惠民政策落實到位

  五年來,落實牧區戶籍家庭子女高中階段教育補貼51.494萬元,惠及學生1119人;旗政府為278名農村牧區和城鎮低保家庭的大學生髮放助學補助66.3萬元;為大學生髮放生源貸款333.3萬元;落實蒙語授課寄宿生生活補助338.34萬元;落實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228.925萬元; 18名高中生享受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學1.8萬元, 12名學生享受廣東“草原愛心”助學金8400元。

  2008年為考入專、本科院校的59名大學生共發放補助資金47200元; 2010年蒙語授課幼兒補助資金25.38萬元; 2009至2010學年度春季學期普通高中教育助學資金20.86萬元;中等職業高中助學金52.525萬元。

  落實“ 33211”、“ 664411”工程素質教育得到全面發展

  為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积極開展各項活動,推進素質教育。該旗教育系統先後組織開展了全旗中小學“共建和諧校園”詩歌朗誦比賽,中小學生體操比賽,全旗中小學、幼兒園藝術節,中小學生籃球賽等各項活動,積极參加全盟幼兒藝術展演活動、全盟中學生田運會、全盟中學生籃球比賽、中學生搏克比賽、足球比賽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而且對在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五年來,察漢淖中學、第二小學先後被評為盟級漢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學校;正鑲白旗幼兒園被評為自治區一類乙級幼兒園,蒙古族幼兒園被評為自治區一類甲級幼兒園;“ 33211工程”通過自治區督導評估驗收並被評為優秀旗縣。

  實施“引智工程”優化師資隊伍五

  年來,正鑲白旗在實施“引智工程”中,每年通過擇優招聘的方式從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等區內外高校選聘69名優秀本科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兩所幼兒園招聘15名專科畢業生擔任執教。

  為了穩定教師隊伍,該旗還撥付專項資金對教師給予補貼,通過提高班主任津貼,給予教師住房補貼,加大對優秀教師表彰獎勵力度等方式激勵廣大教師全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全旗教師隊伍正向著愛崗敬業、業務精專的方向發展。

  “十二五”期間,該旗在全力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將新建蒙古族中學實驗樓、察漢淖中學實驗樓、察漢淖中學綜合樓、明安圖小學教室四個項目工程。其中,蒙古族中學實驗樓計劃建設規模為3000平方米、察漢淖中學實驗樓計劃建設規模為3492平方米、察漢淖中學綜合樓計劃建設規模5526平方米、明安圖小學教室計劃建設規模為1566平方米,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和提高教學質量,構建一個和諧、健康、有序的校園環境。(張萬林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