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好硬實力  傳承好軟實力

  2004年,我盟開始對60所蘇木學校和5個教學點逐年進行撤併調整,到2006年基本實現牧區蘇木學校集中到城鎮辦學;

  2010年,我盟在全區率先對蒙語授課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實行免費教育;

  2011年以來,全盟累計36所民族中小學達到標準化學校要求,佔全盟民族中小學的100%,高於全盟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2011-2015年間,全盟民族學校累計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資金7億元,佔全盟改善辦學條件總投入的25%……

  三尺講台,關係未來。我盟始終把發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作為首要任務,重視民族教育事業中長期規劃和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民族教育“硬實力”建設與“軟實力”傳承的均衡發展,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更加重視教育效益和辦學水平的提高,闖出一條具有錫盟特色的“標準化、特色化、精品化”民族教育內涵式發展道路。

  從零散教育、“馬背學校”到如今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比較完善的民族教育體系,增量的背後是給力的政策、資金支持。目前,全盟所有民族中小學實現了樓房化,民族學校生均佔地面積和校舍面積,以及校園網絡、電化教學設備、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等配備條件均處於當地同級同類學校的領先水平。

  2013年以來,我盟把實施精細化管理作為提升民族學校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啟動實施了民族中小學精細化管理達標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盟共有31所民族學校達到盟級精細化管理達標學校標準,佔全盟達標學校的86%。2015年,我盟又重點對“雙語教學”和特色化辦學提出要求,馬頭琴、民族舞蹈、搏克、蒙古象棋等民族特色課程在校園中廣泛推廣,今年有6所民族中小學進入了精品特色學校行列,占民族中小學的16.7%。可見,發展好民族教育有利於傳承民族文化。目前,許多民族學校均已成立馬頭琴、忽必思、蒙古長調、蒙古象棋、書法、攝影繪畫、舞蹈播音等興趣小組,廣泛開展蒙古族傳統文化、傳統習俗知識競賽和文藝活動。

  同時,學校不定期組織搏克、射箭等傳統體育競賽活動,在民族學校“陽光體育”活動中融入“安代舞”等民族特色。這種“留根式教育”讓民族優秀基因世代傳承,教育事業走上了內涵式發展之路。

  地區發展需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只有重視民族教育,邊疆建設事業才能有強大的人才支撐,才能加快我盟轉型跨越發展,才能盡其能、顯其才,干其事、謀其政。全盟現有高等職業學院1所;民族中小學、幼兒園84所,佔全盟中小學、幼兒園的37.3%;有蒙古語授課在校生33065人,佔全盟在校生的25%,已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較為完備的民族教育體系。

  在民族特色教材編寫上,近年來盟教育局組織全盟範圍內專家學者、一線民俗課教師編寫全盟民族中小學、幼兒園使用的民俗文化教育校本教材和課程標準。未來,我盟民族中小學、幼兒園民俗教育校本課將執行統一的課程標準。

  同時,按照“一帶一路”和“向北開放”戰略要求,我盟的民族教育業在不斷加強與蒙古國的教育交流合作。2015年我盟23所民族學校與蒙古國的27所學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在教師培訓、教育教學、民俗文化傳承教育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合作。

  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重,每年開展牧民職業技能培訓0.6萬人次,有效提升了牧民的生產勞動技能,為牧民轉移進城就業創業起到了积極的技能支撐。發展好民族教育,有利於推動了扶貧、擴大就業……

  目前,我盟結合地區教育工作實際,切實貫徹“一個目標”“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六個相互”“八個堅持”等要求,在發展好民族教育中,打牢了各民族團結進步、和諧共榮的思想基礎。記者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