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登录【直属QQ32491383】穿行于20.3万平方公里的锡林郭勒大地上,眼底尽收的是草原、丘陵、河流、湖泊等一幅幅青山绿水、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致,耳边响起的是这里用心用情爱绿护绿的动人故事。曾几何时,面对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加剧,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频发的生态困境,锡林郭勒痛下决心,打响了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持久战役——推进国土绿化、加强绿色矿山建设、落实禁牧休牧……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举措,让绿色成为了锡林郭勒草原最亮丽的底色。
 
  手持耀眼的“绿色名片”,草原儿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生态保护上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大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美丽家园——“吉祥草原”呈现出无限魅力与活力,八方游客于此深切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与生态的对话,锡林郭勒以实际成效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观光旅游目的地”等一个个美誉接踵而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锡林郭勒得以成功实践。
 
  能够佐证这一切的是一串不断递增的金色数据:2016年全盟接待旅游者14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6.5亿元;2017年全盟接待旅游者1547.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9.98亿元;2018年全盟接待旅游者15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8亿元……
 
  防护给力,生态旅游潜力无边
 
  “选了夏日到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自驾,感觉这是一趟生态游,因为入目皆是绿,贡宝拉格草原是无边的绿、多伦湖水倒映着绿、地质奇观平顶山从山脚到山顶满满是绿。”这是一位来自北京游客的感叹。熟知当地情况的朋友告诉游客,他所经过的路线都在浑善达克沙地的范围,这更让来自北京的客人惊奇。
 
  风景线也是生态线,生态是锡林郭勒旅游最大的资本。拥有17.96万平方公里草原的锡林郭勒,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之一,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保护好生态,是锡林郭勒的重要使命,这不仅事关105万草原儿女的幸福生活,也事关地区发展与建设,更事关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长期以来,锡林郭勒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按要求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和在线监控工作;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完成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估、水源保护区建设;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组织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
 
  一边是保护,一边是修复。针对全盟境内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主的治沙区,明确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林草水结合”的技术路线,探索推行适合锡林郭勒牧区实际的综合建设模式……近20年来,一场场绿进沙退的环境保卫战在浑善达克沙地打响。时至今日,再次踏进浑善达克沙地深处,眼前的绿意葱茏让人流连忘返,昔日威胁京津地区的沙源地变成了如今的生态绿洲,还衍生出了别样的风景。
 
  在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西南15公里处,有一片“沙地”,夏季碧绿如茵,到了秋季,便染上一片醉人的“中国红”。成就这片美丽的是一团团、一株株蔓延开来的碱蓬,它们如同这里的人一样对治沙有着顽强奋斗、生生不息的执着……牧民胡玉龙告诉记者:“过去这片区域只要有风便把盐碱尘卷起形成‘漫天白沙’,通过种植碱蓬治理后,现在这里的生态好了,风景如画,还有游客专门来看这一片美景。”
 
  把握着生态脉搏,锡林郭勒厚植发展优势,这股围绕生态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正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融合得力,风景文化魅力无穷
 
  “锡林郭勒草原上,有一首古老的歌,歌声激荡在我心头,那就是骏马的传说。锡林郭勒草原上,有一条天上的河,河水流淌在我心里,那就是锡林河。成吉思汗的金帐,曾在这里坐落,忽必烈汗的号角,总在河边响彻……锡林郭勒大草原,我心中的绿色……”一首歌曲道出了锡林郭勒的厚重历史和绿野形象。以绿色打底,以文化塑魂,奇异多姿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古朴的人文生态景观,杏鑫平台首页共同构成了锡林郭勒草原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其实,保护生态也是保护文化,生态文化旅游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对地域原生态传统文化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也至关重要。目前,全盟有不可移动文物114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旗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8处。全盟A级旅游景区更是达到了20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10家、3A级旅游景区5家、2A级旅游景区5家。
 
  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700多年前,一座草原都城在金莲川草原拔地而起,它拥有一个显赫的身份——元上都,是六位元朝皇帝登基的所在地。如今,徜徉在位于正蓝旗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想象着她昔日的雄姿与辉煌,犹如遨游在蒙元文化的璀璨星空,她生动形象地诉说着蒙元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深远影响和神奇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游人到此一探究竟。
 
  2016年7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施行。“《条例》适用于元上都遗址及其周边生态、人文环境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产生工业粉尘、废气、废渣、废水、噪声等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砍伐或者损坏树木、挖掘药材及采集动植物标本等等破坏、损坏文物和危害遗址的行为在元上都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都是明令禁止的。”元上都遗址景区工作人员说,法律的出台对于更好地保护元上都遗址,传承人类文明具有积极作用。现在,每年7月金莲川草原便成了一望无垠的花的海洋,怒放的金莲花随风摇曳,百灵鸟展翅争鸣,古老的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这让元上都遗址游人如织。
 
  为了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盟各地文化节庆活动竞相绽放,金莲川赏花节、元上都·贵由赤国际长跑赛、环多伦湖公路自行车赛、冰上龙舟赛、锡林郭勒蒙餐8绝美食节、传统“那达慕”节庆活动……还开发了锡林郭勒草原冰雪那达慕、冬储季体验活动。在银装素裹的草场上,牧民们身着盛装,为骑手们、大力士们、搏克手们加油鼓劲,用歌舞庆祝幸福生活,喜迎八方来客,隆冬的草原散发着火一样的热情。
 
  一个个民族文化的金字招牌伴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锡林郭勒一次又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锡林郭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和扩大。
 
  释放张力,业兴民富动力无限
 
  在锡林郭勒草原上,人人都是生态保护者,人人都是文化传承人,大家共享着好山好水好风光释放的红利。
 
  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牧民巴特尔家三代都是养马人,别看他家的马匹数量不少,一到旅游黄金季,依然供不应求。“我家大部分的马匹供游客体验骑马游草原,一小部分当赛马驯养。”巴特尔说,近几年,由于中国马都核心区的带动,他们一家人过去的纯爱好如今变成了能赚大钱的产业,年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2010年,锡林郭勒盟被中国马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都。此后,杏鑫平台手机我盟依托丰富的马文化资源和马产业发展基础,提出围绕马文化旅游、马竞技、马产品生产等方面布局的现代马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国马都”的名气有了,草原旅游的号召力大了。
 
  热情好客、待人诚恳是草原人民的传统美德。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草原上的主人总是远远地迎候着客人,有的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车赶来迎接。所以很多人来草原旅游都会选择去地地道道的“牧人之家”尝尝滚烫飘香的奶茶、品品那让人心醉的马奶酒。
 
  近年来,锡林郭勒深入实施乡村牧区振兴战略,培育发展乡村牧区旅游新业态,依托草原生态风光、民俗文化、生产生活等要素,鼓励农牧民自主经营旅游,开办“牧人之家”。到目前,全盟“牧人之家”有423户。
 
  “游客来咱这就是要感受草原文化,体验优美的生态环境,所以环境保护得越好,旅游业前景就越广阔。”太仆寺旗贡宝拉格嘎查牧民王忠看着自家搭建的一座座旅游蒙古包便打开了话匣子,“我家这里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过去一刮风墙根下就堆出沙楞子,发展畜牧业都困难。通过十几年的治理,生态环境好了,来这里游玩的人也多了,所以我家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双管齐下。”
 
  王忠的儿子还通过互联网发布广告吸引了北京、天津、河北、广东等地的游客前来,现在他家的旅游收入竟然超过了牧业收入,家里年收入达到50万元左右,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从吃“生态亏”到吃上“生态饭”,王忠感受最深的就是“保护生态理念必须记心间”。
 
  碧水蓝天,游人忙着拍照,这是他们眼中的绿水青山;草原深处,牧民呵护着一草一木,这是他们眼中的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锡林郭勒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勇气决心不变,留住青山绿水的自觉行动也始终不会变。锡林郭勒将浓墨重彩绘好这幅饱含丰富自然资源、优美生态环境、厚重历史文化的美丽画卷,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