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7日,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烏仁畢力格榮獲“2010年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光榮稱號。圖為衛生部部長陳竺為烏仁畢力格同志頒獎。

  圖為醫務工作人員深入邊遠牧區蒙古包中為牧民巡診。

  圖為衛生院、嘎查衛生室醫生正在深入牧民家中開展巡迴診療服務

  

    近年來,在錫林浩特市委、政府的重視與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下,錫林浩特市积極爭取國家、自治區投資和地方投入以及自籌,從2008年起累計投入4.4億元,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新建5.58萬平方米新區醫院,新建改擴建9所蘇木鎮(場)衛生院,新建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32所嘎查衛生室、11所一體化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站。全市醫療衛生單位業務用房面積從2007年的不足1.5萬平方米增長到目前近7萬平方米。

  目前,全市共有直屬醫療衛生服務機構70所,衛生技術人員500餘人,管理的民營和個體醫療機構147個,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形成了覆蓋市與蘇木鎮(場)、街道及嘎查(分場)、社區的三級衛生服務網絡。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成效明顯。

  錫林浩特市不斷深化醫療衛生改革,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夯實城鄉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积極落實各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逐年增強,服務水平逐年提升,突出反映在二個方面:首先是實施精細化管理,創建群眾滿意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撐起百姓健康保護傘。2008年以來,錫市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形成了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各類社會醫療機構為補充,覆蓋全市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全面開展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社區衛生服務專業技術人員達200餘人,初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服務格局。积極開展了全科醫生、社區護士業務技能培訓,提高了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推行了公共衛生服務責任團體制度、社區責任醫生制度,做到醫療服務主動上門,落實了醫療服務下沉工作。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盟市級醫療機構的雙向轉診制度,納入醫保刷卡範圍,列入新農合醫療報銷定點醫療機構,開展新農合直報。全面開展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為全市居民免費提供“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管理、衛生監督協管”1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京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手拉手”合作項目,在學術交流、進修培訓、推廣適宜技術等方面進行密切合作。全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開展了蒙中醫診療服務。通過幾年的努力,錫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截止2013年底,為80%以上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兒童免疫規劃接種率達到95%以上,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0%,兒童健康檔案規範管理率達到85%,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90%,產後訪視率達到95%,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高血壓患者規範管理率達到30%,重性精神病規範管理率達到60%,衛生監督協管覆蓋率100%。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取得良好成績來之不易。起初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個機構不了解,對他們的工作不認可、不配合,甚至將入戶建立健康檔案的工作人員拒之門外。鑒於居民家中白天常常沒人,中心工作人員便早出晚歸、雙休日加班,耐心等候、上門服務。工作做細了,交流增多了,信任建立了。從過去上門被冷眼到現在特別是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主動到中心體檢、參加健康知識學習班,發生了質的變化。其次是完善責任醫生服務團隊制度,深入推廣農牧區家庭“健康小藥箱”制度,並大力實施民生工程,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事業健康發展。

  錫林浩持市牧區地域遼闊、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每個衛生院管轄區達200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只有2000-3000人,加之冬季漫長、氣候寒冷等原因,過去常常出現牧民看病難、取葯難的情況。為此,針對全科醫生少的現狀,根據服務人口數量,以全科醫生為核心,其他衛技人員為助理,組建責任醫生服務團隊,共同承擔“責任醫生”服務工作。一個服務團隊由一名衛生院醫生、1名嘎查(村)鄉村醫生組成,共同負責一個嘎查的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和小藥箱管理等工作。從2011年10月開始推行“健康小藥箱”制度,由鄉村醫生定期深入牧戶家中配送藥品,保證每季度至少一次,衛生院工作人員每半年深入牧戶家中對小藥箱使用情況進行督查,確保小藥箱安全使用正常運行。目前,錫市農牧區發放“健康小藥箱”3780個。衛生院、衛生室醫務人員在開展小藥箱藥品配送、巡查工作的同時,進行巡迴診療和慢性病人隨訪以及健康教育指導工作。以“健康小藥箱”為載體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改變了以往蘇木鎮(場)衛生院、嘎查衛生室坐等病人上門的舊服務模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巡迴服務,有效地緩解了邊遠地區牧民看病難、取葯難的狀況,促使衛生院、衛生室工作上下聯動、互相銜接、常規開展,也便於衛生行政部門及時了解掌握全市農牧民實際健康狀況和基層衛生機構工作動態,實現了鄉村一體化管理,有力地促進了農牧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與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同時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實現了全市衛生院醫療衛生流動服務全覆蓋。2014年錫盟盟委、行署安排1560萬元為全盟12個旗縣市區78所蘇木(鄉、鎮)衛生院配備了基層醫療衛生流動服務車及車載設備,錫市11所衛生院全部配備,進一步推動了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由政府主導、市衛生部門具體實施的2014年農牧民免費體檢工程,體檢農牧民14752人,年齡由女50歲擴大至45歲,男55歲擴大到50歲,進一步惠及了廣大農牧民。

  新農合工作全面深入推進。

  2014年度參加新農合人數15478人,參合率達97.12%,新農合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360元提高到410元(自治區對少於6萬人的農牧區額外補助20元/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面開通門診補償即時結報工作,蘇木鎮(場)衛生院全面開通門診、住院補償即時結報工作。錫市為參合農牧民設立城鄉統籌大病補助基金,為超出報銷封頂線的患者再補助3.5萬元,引入商業保險補充報銷醫療費用,新農合報銷封頂線達到23.5萬元。提高布病等5種地方病、冠心病等16種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等9種特殊病種門診補償報銷比例,進一步擴大補償範圍。實現“健康小藥箱”與新農合門診統籌的有效銜接,藥品費用按新農合門診統籌給予報銷。政府加大對基層衛生機構的保障力度,每年安排200餘萬元補助資金,促使基層衛生單位全部落實基本藥物制度,藥物全部零差率銷售。2009年至2013年錫市累計補償住院農牧民6630人次,補償金額2172.2萬元;補償門診農牧民2678人次,補償金額6.1萬元,讓廣大農牧民切實享受醫改成果。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新農合等醫療衛生工作的有效開展,讓全體市民感受到國家醫改政策的溫暖,享受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成果,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得到根本性改變。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2008年以來,錫市衛生工作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盟衛生工作綜合考評先進地區,市衛生系統有15人獲得盟級部門表彰、9人獲得自治區部門表彰、5人獲得國家部門表彰,1人獲得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稱號。2012年錫林浩特市被評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市衛生監督所被評為全區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先進集體,2013年楚古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評為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疾控中心被評為全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

  2014年1月27日,楚古蘭辦事處愛民社區接受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視察,在視察愛民社區衛生服務站時,習主席查看了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對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給予了肯定,並語重心長指出:“社區工作很重要,醫療衛生服務進社區非常必要,我們現在普遍的情況是社區這一級醫療服務還跟不上,不是缺醫少葯,就是醫療服務跟不上,你們如果做得好,可以作為一個好的經驗去推廣,你們做的好就要堅持下去。”習主席的講話反映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對人民群眾健康狀況的密切關注,更是做好新時期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精神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