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一大早,吃過管理員吳文軍阿姨精心準備的早餐,呼和浩特海關邊關子女集中就學點學生孫培軍滿懷自信的去學校上課了。除去上課時間之外,他的所有時間將在集中就學點度過。在這裏,管理員、二連海關關員吳文軍不僅會監督他進行晚自習,還針對他近期的學習狀況,專門為他請來家教。

  “雖然今年只有一個孩子參加高考,但我絲毫沒有覺得輕鬆”吳文軍說,“單位把我放在了這裏,我必須對單位、對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呼和浩特海關邊關子女集中就學點,是二連海關為解決邊關子女就學難題而進行的一項有益嘗試,沒想到這一被二連海關人形象稱為邊關的“希望工程”、“暖心工程”的探索活動,一下子堅持了12年,成就了28個邊關子女的“大學夢”,而且還有6名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這在就學點成立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受當時駐地教育資源的困擾,為了不讓邊關子女輸在起跑線上,2002年,二連海關在呼和浩特海關和海關總署的直接幫助下,在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成立了邊關子女集中就學點,並與師資力量雄厚和教學質量較高的兩家學校結成“對子”,建立了長效的關、校合作機制。來這裏寄宿的學生,他們的父母都是二連海關的關警員,大都有着在邊關工作20年、甚至30年的經歷。

  二連海關此舉不僅解除了關員的後顧之憂,穩定了邊關隊伍,還有效激發了廣大幹部職工創建祖國北部邊疆一流隸屬海關的熱情,在這个中蒙最大和開放最早的陸路口岸上,隨處涌動着一派和諧向上、欣欣向榮的局面。

  “民心穩則邊疆寧”,二連海關關長李春暉說:“群眾路線教育,說到底,就是要堅持視線向下、重心下移,帶着深厚感情,行惠及民生之事”。 (杜迎貞)

版權所有:錫林郭勒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