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錫林浩特市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加強民族教育政策,把民族教育擺在優先重點發展的地位,加大對民族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推進民族中小學、幼兒園標準化建設步伐,促進了民族教育的蓬勃發展。

  始建於1964年的錫林浩特市民族小學,是全市唯一一所蒙漢兩種語言授課的六年制全日制小學。為了繼承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從2008年開始學校在教學中除了日常的文化課外,還投入14萬元購置設備,在全校範圍內開設了馬頭琴、民族舞蹈、搏克、蒙古象棋、蒙語書法、蒙古圖案繪畫等十幾門民族特色課程,並設立了民俗教室,讓孩子們通過老師講解、實際操作、現場觀摩等方式,對民族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熱愛民族傳統文化,該校還為全盟和全區輸送了一批優秀的搏克、馬頭琴人才。學校被列為《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西部民族地區中小學幼兒園自主創新教育和諧體系實驗與研究》實驗基地,並被授予“科研興教先進單位”稱號。

  為了進一步改善錫林浩特市民族小學的教學環境,今年錫林浩特市委、政府還通過舊城區危舊房改造工程專門為學校規劃了1.1萬平米的土地,解決了學校多年沒有操場的問題。而且把民族教育放在優先重點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調整創新工作思路,切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近三年來,錫林浩特市累計投入6億多元對18所學校進行了新、改、擴建工程,其中投入1.8億元,實施了市蒙古中學和蒙古族小學整體改造、蒙古族幼兒園整體遷建、民族小學改擴建等四所民族學校工程,進一步改善了民族學校辦學條件,為牧民子女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其中,市蒙古中學已進入全盟首批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行列。 2010年,結合校舍安全工程,計劃投入1600餘萬元,實施民族幼兒園整體遷建、第十一小學改擴建和民族小學水沖式廁所工程。同時還制定出台了《錫林浩特市加快推進牧區“兩轉雙贏”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貧困學生助學機制,設立“錫林浩特市義務教育階段生態移民助學金”,對生態移民子女進行補助。累計發放生態移民子女助學金146萬元,義務教育階段蒙語授課農村牧區寄宿生和貧困寄宿生生活補貼1545萬元,受助學生4.8萬人次。提高了蒙古語授課學前教育“兩免”補助標準,累計發放143萬元,受助幼兒2470人次。發放高中教育(含職高)補助金894萬元,受助學生4963人次。积極開展救助貧困大學生工程,為390名考入大學的貧困學生髮放救助資金47萬元。目前,全市已形成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比較完善的民族教育助學體系,實現了蒙語授課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15年免費教育。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今年新聘任民族校長1名,交流民族校長2名,留任民族校長1名;為加大民族教師培養培訓力度,打造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民族教師隊伍, 2008至2009年,全市用於民族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達35萬元,佔全市教師培訓經費的35%,開展了“新理念、新課程、新知識、新教師”培訓工作,先後有97人次民族教師獲得自治區級、盟級獎項, 4所民族學校獲得集體獎項。(文德麗寶勒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