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剛)對於這個題目,我想以一正一反兩個事例來加以說明,先講一個反面的例子:有位不成功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針對他把錢看得很緊,一直像防小偷一樣地防着,怕孩子一旦有機會便偷家裡的錢。有時讓孩子去買東西也是不放心,回來后總是要懷疑地問孩子東西有那麼貴嗎?孩子用錢時到媽媽的錢包拿錢后,媽媽總要盯着,非要讓他亮出來看看有沒有多拿。在這種極不信任和嚴密監視之下,兒子很快就形成了反監視的興趣和能力,上初中時便從家裡偷錢。他還在爸爸一次取款時記下了密碼,然後從銀行卡中偷偷取走兩千元,全部揮霍了。

  這個悲劇的原因就是家長一開始便對孩子以不健康的心態去對待,結果與家長的初衷適得其反,偏偏讓孩子染上了偷的習慣。下面再來看一個成功的家長是怎麼做的,她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她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由於患上重感冒而誤過了期中考試。為了補上這場考試,家長便從學校要來了考試卷在家裡考他。這天晚上,孩子的爸爸堅持要讓孩子在客廳由他監督把卷子填完,而孩子的媽媽不贊成這樣,於是與爸爸商量了一下決定不搞得這麼嚴肅,以免讓孩子有不信任的感覺。後來他們就把孩子安排在他自己平時學習的書桌上答卷,時間也按正式考試規定的時間自行把握,說完后大人們就關上門走了出來。

  事後證明,孩子完全是按照學校考試的時間和樣子來管理自己的,時間一到就不再做題了。他根本不知道有“做弊”這樣的事,心地純凈得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媽媽還觀察到:他在遇到難題時也從未動過偷偷翻書的念頭,她慶幸沒按照孩子爸爸的做法去做。如果那麼做了,豈不是等於告訴孩子考試是可以偷偷看書的嗎?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連成人都會如此,更何況孩子!

  以上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健康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如果孩子總被別人暗示為品行端正,善良友好,他就會在這種氛圍中漸漸生髮成自我肯定的意識,因而其品行也會朝着健康的方面發展;相反,如果孩子總被暗示為有某個問題,他也會在這方面不斷地自我否定,漸漸地喪失自信,就很容易向壞的方向滑去。作為家長,就應該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得已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