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之花璀璨綻放

——我盟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紀實

  全媒體記者 耿敏

  伴隨着悠揚的馬頭琴聲,學生們身着華麗的蒙古族服飾走上舞台,蘇尼特、察哈爾、烏珠穆沁等蒙古族部落傳統服飾交相呈現,有色澤艷麗的綢緞袍服,也有融入時尚元素的現代禮服,小模特們生動展示了蒙古族服飾文化之美。

  這是錫林浩特市蒙古族第二小學的一堂傳統文化課,除了民族服飾,馬文化、賽馬祝歌、熬制奶茶等蒙古族傳統文化技藝都在課程學習計劃之內。“將蒙古族傳統文化融入到課程和學生活動中,不僅能讓孩子們感受蒙古族文化魅力,更能讓優秀傳統文化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錫林浩特市蒙古族第二小學的一位老師說,近些年開設的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已經成為該校的教學特色。

  錫林浩特市蒙古族第二小學推動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綻放是我盟凝心聚力加快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盟委、行署高度重視民族教育工作,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為主線,狠抓相關政策和措施的落地落實,民族教育呈現出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育質量有效提升的良好局面。

  在民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我盟把推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擺在全盟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調整優化布局,加快教育發展,逐步縮小了城鄉之間和校際之間辦學條件、師資水平、辦學質量等方面的差距。同時,大力加強民族學校標準化和精細化建設,我盟於2017年率先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的目標,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走在全區的前列。

  在健全完善民族教育資金保障體系方面,2016年以來,盟本級安排民族教育專項資金和民族特色精品學校建設資金達1400萬元,另外,民族教育比重較大的旗市還設立了不少於100萬元的民族教育專項資金,將民族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了50%,年新增民族學校生均公用經費1200萬元;不斷完善學生資助政策,構建起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助學體系,全面實現蒙古語授課15年公辦教育免費,蒙古語授課學前教育實現“兩免一補”,義務教育實現“三免三補”,高中階段教育實現“三免三助一補”,嚴格落實自治區關於城鄉低保家庭子女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及孤兒升入普通高校本科和專科每年資助1萬元的政策。2016年以來,累計落實各級各類助學資金7.4億元,保證了每一名學生都能上得起學、上得好學。

  在雙語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突出抓好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行中小學校長公開選聘制度,選拔了一批有較強領導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的人員充實到民族學校校長崗位,2016年以來,通過公開考錄、到重點院校選聘優秀畢業生、引進盟外優秀教師等方式,累計有529名優秀人才充實到民族教師隊伍,佔全盟招聘教師總數的42%;充分利用“京錫合作”項目和先進地區教育資源,採取“派出去”“請進來”方式,培養全盟民族學校校長和教師的綜合能力;加大與蒙古國的教育交流合作,全盟45所民族學校(幼兒園)與蒙古國47所學校(幼兒園)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近三年組織全盟688名教師與蒙古國883名教師開展了互訪學習考察交流,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推動民族學校特色化發展上,加強民族教育精品學校建設,截至2019年底,我盟創建了30所民族教育精品學校,占所有民族學校的85.7%,今年又有5所學校正在創建精品學校;深入開展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在民族學校開設搏克、射箭等課程,成立馬頭琴、忽必思、蒙古長調、蒙古象棋等興趣小組,開展蒙古族傳統文化、傳統習俗知識競賽和文藝活動,2017年,錫林浩特市蒙古族小學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大力發展民族職業教育,积極推進5所民族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和實訓基地建設,深化地企合作,開設民族工藝品製作、民族服飾製作等專業,近三年投入1200多萬元,用於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專業和課程建設,該院創建為自治區首批示範性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獲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護理專業獲首批全國職業院校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點,中、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民族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提升。

  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全面實施“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等項目,4年累計投入改善民族學校辦學條件資金8.7億元,佔全盟改善辦學條件總投入的39.5%,全盟36所民族中小學已全部建成標準化學校。同時,為25所民族學校配備了科學探究活動室設備,不斷鞏固完善“兩主一公”辦學模式(以寄宿製為主和助學金為主的公辦體制),民族學校食宿條件全部滿足寄宿需求。此外,投資6億多元的錫盟蒙古族中學新校區已開工建設。